当前位置:首页 > 生活 > 正文

增量政策发力见效 10月末M1增速年内首次回升

  • 生活
  • 2024-11-11 17:48:02
  • 38
摘要: 11月11日,人民银行(下称“央行”)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,今年前十个月,人民币贷款增加16.52万亿元,10月末人民币贷...

  11月11日,人民银行(下称“央行”)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,今年前十个月,人民币贷款增加16.52万亿元,10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%;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7.06万亿元,10月末的社融存量同比增长7.8%。

  10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同比增长7.5%,比上月末回升0.7个百分点;狭义货币(M1)余额同比下降6.1%,比上月末回升1.3个百分点,为年内首次增速回升。此外,M1与M2剪刀差也有所收窄。

  整体来看,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持续发力见效,已反映在10月金融总量增速与信贷社融数据上。权威专家指出,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支持性的立场。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力度也是近年来最大的,受到了市场的普遍好评。市场普遍认为,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短期内不会改变,明年货币政策有望继续保持较强力度,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。

  前十个月金融统计主要数据

  1、10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309.71万亿元,同比增长7.5%。狭义货币(M1)余额63.34万亿元,同比下降6.1%。流通中货币(M0)余额12.24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8%。前十个月净投放现金9003亿元。

  2、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.52万亿元。分部门看,住户贷款增加2.1万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增加4514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1.65万亿元;企(事)业单位贷款增加13.59万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增加2.64万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9.83万亿元,票据融资增加9977亿元;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987亿元。

  3、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7.06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少4.13万亿元。其中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5.69万亿元,同比少增4.32万亿元;企业债券净融资1.69万亿元,同比少736亿元;政府债券净融资8.23万亿元,同比多7091亿元。

  4、前十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7.22万亿元。其中,住户存款增加11.28万亿元,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.84万亿元,财政性存款增加1.32万亿元,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5.58万亿元。

  5、10月末,“专精特新”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.6%,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%,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%左右。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。

  6、10月份,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有所好转,10月份个人住房贷款规模企稳,明显好于前九个月月均减少690亿元,也好于前两年同期的水平。

  7、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。10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.5%左右;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.15%,均处于历史低位。

  增量政策与财政支出发力 M1、M2增速回升

  今年10月末,金融总量增速稳中有升,广义货币供应量(M2)增速、狭义货币供应量(M1)增速分别较上月回升0.7个、1.3个百分点。

  10月末,广义货币供应量(M2)增速继续回升,在过去两个月已累计升高1.2个百分点。根据市场专家分析,M2增速回升主要是有三方面原因:

  一是债市和理财资金开始向存款回流。央行近期出台了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,有效改善经济预期,市场信心提振,资源市场回稳,投资者风险偏好由避险情绪主导转向更为积极的资产配置。

  二是银行向证券、基金等非银金融机构的融资增加。随着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工具正式推出落地,商业银行向非银机构的融资增多,既促进了银行与非银机构之间的资金融通,增强金融市场流动性,同时也对派生增加M2产生了直接推动作用。

  三是财政支出加快,财政存款更多转化为企业存款。随着财政支出节奏加快,稳增长逐步加力,带动实体经济部门存款同比增多。

  10月末,狭义货币供应量(M1)增速实现年内首次回升,既反映出增量政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,经济活动企稳向好,社会信息有所改善,也受益于金融市场上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。市场人士预计,随着近期一系列增量政策支撑效应进一步落地显效,M1增速有望企稳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央行日前发布的《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》(下称“《报告》”)透露,央行正认真研究货币供应量统计修订的方案,未来将择机发布并适当进行历史数据的回溯。市场人士预计,M1统计将更加完整、科学,能更好适应金融市场和科技创新的发展态势。

  信贷投放平稳、结构优化

  从单月数据看,10月社融规模增量受去年高基数影响同比有所下降,信贷投放总体平稳、结构持续优化。

  2023年10月,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政府债券新增1.56万亿元,明显超出季节规律。主要是由于去年10月各地开始加速发行用于偿还拖欠企业账款等存量债务的地方政府“特殊再融资债券”,当月新增逾1万亿元,进而推高社融规模基数,对今年10月同比增速产生了下拉效应。

  日前,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地方化债政策“组合拳”正式出台,年内地方政府或将发行首批2万亿元专项债券用于存量隐性债务置换。市场人士认为,信贷增量短期内一定程度上受到地方化债的下拉影响,存量贷款中部分融资平台债务被偿还或置换;但长期看,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缓释后,更有利于“轻装上阵”发展实体经济,对于纾解债务链条、畅通经济循环、防范化解风险等都有积极效应。

  10月份,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继续扩大。此前有市场机构估算,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机构贷款发放量超过110万亿元,比2023年同期多近8万亿元,比2022年同期多近20万亿元。权威专家指出,信贷回收量和新发放量均同步较快增长,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盘活存量信贷资产取得成效,贷款投放效率进一步提升。

  从融资成本看,10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.5%左右;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.15%,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。从信贷结构看,10月末全国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5%左右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1%左右,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,反映信贷结构持续优化,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支持成效持续显现。

  此外,前十个月,票据融资已累计增加9977亿元。表内票据融资和贷款一样,都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。权威专家表示,票据融资的主体基本是中小微企业,10月以来票据融资利率持续下行,有利于中小企业降成本,也显示出融资环境较为适宜和宽松。

  宏观调控思路已在逐步转变

  整体来看,央行9月24日宣布的一揽子支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增量金融政策已逐步落地生效,市场反应积极正面,社会预期明显好转。

  此前,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金融街论坛发言中表示,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增长,需要把握好增长速度与质量、内部与外部、投资与消费的动态平衡。业内人士反映,宏观调控思路已在逐步转变。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不是简单的刺激,是政策逻辑的重大调整,不仅有短期扩需求的方案,同时还有大量的改革、结构调整的方案。

  业内人士指出,当前,加强需求侧管理正在逐步达成共识,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方向将从过去的更多偏向投资,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,并更加重视消费。未来在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的同时,也需加力推进改革,实质性扩大内需。

  权威专家指出,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支持性的立场。今年以来,央行多次公开表示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,从实际运行情况看,货币政策名义上是“稳健”,实际上是适度宽松的。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力度也是近年来最大的,受到了市场的普遍好评。

  市场普遍认为,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短期内不会改变,明年货币政策有望继续保持较强力度,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。

  校对:杨立林

发表评论